作者:Manuel Eckstein,HVAC大客户经理
未来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人类从未停止追寻,试图找出答案的脚步也意外地不受时间限制。人类往往会通过推动某些发展塑造自己的未来。如今,处于本世纪第二个十年发展前沿的是无人配送车、智能家居设备(如根据用户偏好控制供暖、制冷和通风的恒温器和食物快吃完时自动下单补货的冰箱)、以及智能语音交互音箱。
所有这些技术发展已经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影响。因此,追随这些技术开拓的进展,我们就能知道未来世界将会是怎样。理解这些突破性进步出现的原因能帮助我们回答文章开头提出的问题。由于人们在室内度过的时间越来越长,大家非常有必要了解室内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今的技术进步可以如何帮助我们创造更健康的未来。本文将聚焦于建筑和相关的供暖、通风和空调行业(HVAC),探讨分析HVAC行业内某些可能对未来世界建设发挥重要作用的宏观趋势。请注意,这些大趋势并不仅与HVAC行业有关,对其它市场依然奏效(比如移动和消费电子产品MCE)。
公众的空气质量意识增强
众所周知,最近新冠疫情话题占据各大新闻头条。疫情如何传播?和病人同处一室被感染的几率有多大?病毒在空气中停留的时间有多长?如何测量空气中的病毒含量?这些仅仅是人们日常关心和讨论问题的一小部分。研究显示,通风良好、定期进行新风换气的房间更不容易滋生细菌和病毒,居住者也不容易感染。也就是说,房间通风良好能够直接改善人体健康和福祉。这不仅针对新冠等隐形病毒,还有许多其它因素或污染物(如颗粒物和NOx、VOC、CO₂等气体)同样能得到改善。测量上述部分物质的存在与浓度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空气的干净和/或健康程度。
谈论室内环境时通常会提到一个词——“病态建筑综合征”(SBS),指居家的人仅仅因为待在室内而表现出疾病症状。大多数情况下,其根源在于常见家用材料和家庭活动产生的有害气体或化学物质。最近的研究进一步表明,空气质量差对人体认知能力、健康状况和综合表现有直接影响。为尽量减少这些人体危害,商业建筑市场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建筑规范和认证(如LEED、WELL、ASHRAE和RESET),旨在通过监控空气质量和保证新风输送为居住者创造健康环境。
室外环境方面,部分亚洲地区严重空气污染和烟雾的图片,以及欧美“柴油门”事件使公众对环境空气质量的意识越来越强。许多人开始疑问:我吸入的是什么?它对我的身体有什么潜在影响?
由于公众对空气质量影响的意识不断增强,消费者越来越希望能通过设备“看见”隐形污染物。人们开始渴望通过某种方法获得所处环境信息,以便及时采取对策。
环保型住宅必须考虑室内空气质量
上一节中我们提到了建筑规范/标准和认证。这些关于建筑师和承包商该如何设计和建造房屋的指导方针在空气质量方面进行了优化,以保障房屋使用者的健康。此外,相关标准还把因室内过度空气处理而产生的发电厂排放以及建材排放纳入考量因素。建筑空间的供暖、制冷和通风几乎占整个建筑总能耗的50%。降低能耗、直接减少相关温室气体排放的方法之一就是优化建筑空间通风。这意味着减少引入新风量,从而减少空气处理量。唯一的原则在于:必要范围内,越少越好。一栋只有几个人的建筑比一栋有几百人的建筑所需室外新风量少得多。ASHRAE 标准 62.1-2019对每位住户所需的新风量做出了规定。优化通风的过程被称为“按需通风”(DCV),即建筑管理系统根据室内人数动态调整通风率。但现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根据室内CO₂水平监测房屋使用率。关于DCV的文章非常多,本文在此不做详述。
一个经常被忽视的重点是,以上提到的优化通风或改进建筑规范等方面不仅适用于办公楼、商店等商用建筑,也包括小面积住宅建筑。由于住宅建筑在能源方面的立法要求更严格,建筑习惯明显趋向于打造“低能耗或零能耗房屋”。一般来说,这种“低能耗房屋”气密性非常好,以达到保暖防寒的效果。传统房屋往往能透过裂缝或墙体进行自然空气流通,引入新风,但这在现代房屋中很少存在。结果导致,必须对室内空间进行主动通风才能保持良好空气质量水平。一般来说,这种通风系统不会考虑空气质量水平或室内人数,而是设置固定通风率,安装后保持不变。
在不久的将来,气密型和节能型建筑将会越来越普遍。为保证健康的室内生活,需配备根据房屋使用情况自动调整通风率的智能通风系统。
人类参与度降低,自动化水平提高
假设你正准备坐进车里或戴上无线耳机,这时候我们一般默认,手机会自动连接汽车或耳机并开始播放音乐,而无需点击确认或手动连接。虽然按几个键进行手动连接也并不费事,但人们总是希望免去这一步,享受由此带来的额外舒适。